《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2021—2025年)》已經市委、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杭州市委辦公廳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2月24日
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
(2021—2025年)
為深入推進我市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根據國家和省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有關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圍繞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聚焦破解文物保護工作痛點難點、聚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聚焦推進文物活化利用,進一步健全安全監管、文物保護、資源利用、社會參與四大體系。到2025年,文物機構隊伍更加優化,文物依法保護水平顯著提高,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基本建成,文物領域社會參與活力不斷增強,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二、主要任務
(一)打造世界遺產群落,豐富中華文明標識體系內涵
1.加強中華文明標識體系建設。高質量開展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工程和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文化帶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德壽宮遺址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保護展示工程和吳越國王陵考古遺址公園、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沈括科技文化展示園等建設;著力打造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
2.深化合作聯動。加大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地營銷宣傳的協同力度,聯動“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宣傳推介杭州世界遺產精品旅游線路,同步開展水上旅游線路可行性研究。發揮杭州世界遺產聯盟作用,開展宋韻文化、海塘文化等研究,有序推進南宋皇城遺址、古海塘遺址等項目申遺工作。
3.增進國際宣傳交流。加強海外宣傳推廣,做好官方海外社交賬號“韻味杭州”的運營維護,編制遺產地多種外國語言導覽標識系統譯寫規范導則。深入推進杭州和意大利維羅納友好城市文化交流,著力打造“世界愛情文化公園”。
(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健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體系
1.建立部門協同機制。依托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建立世界遺產、名城保護、文物安全等工作協調機制;各區、縣(市)建立相應協調機制。
2.完善文物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健全國有文物資源資產管理體系,建立文物資源資產動態管理機制。建立文物資源大數據庫,每五年開展一次全市文物資源普查工作,推進文物資源信息登記工作常態化。
3.妥善處理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關系。嚴格管控遺產區和緩沖區內建設項目,加強對西湖東面城市建筑形態的高度、色彩和體量控制,避免破壞湖東天際線。在城市更新項目中,禁止沒有依據的重建和仿制;涉及文物的項目,應征求文物部門意見。在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應編制文物保護專篇。
4.做好文化遺產規劃編制工作。開展文物資源調查,建立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及時將文物資源空間信息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各類歷史文化保護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有條件的地區應進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實施”三位一體規劃編制,明確保護優先,深化利用引導。
(三)增強考古工作力量,提升考古研究水平
1.夯實考古工作基礎。各區、縣(市)文物部門應增強考古專業人員力量,強化考古工作站、考古工地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公共考古活動,及時向社會發布重要考古成果,營造文化遺產保護氛圍。
2.劃定地下文物埋藏區。對地下文物埋藏較為密集的區域,由市文物部門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聯合劃定地下文物埋藏區后報市政府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區內的建設項目,在建設前應先進行考古勘探、發掘工作。
3.推進土地出讓時的考古前置工作。健全“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市、區縣(市)在開展土地儲備時,對可能存在地下文物遺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等工作前不得收儲入庫。經考古發現重要文物遺存的,土地出讓應予以調整;在工程建設中發現地下文物的,應立即停止施工,并進行搶救性保護。
(四)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積極傳承紅色基因
1.加強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建設革命文物數據庫,做好革命文物的征集、認定、定級、建賬、建檔及保護修繕工作。
2.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挖掘革命文物價值內涵,打造主題突出、導向鮮明的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融匯多媒體資源,對革命文物進行全景式、延伸式展示?;罨锩奈?,推出相關紅色精品研學和旅游線路。
(五)提升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健全文物安全長效機制
1.層層壓實文物安全責任。建全覆蓋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的文物安全責任體系,逐級簽訂文物保護管理責任書,確保簽訂率100%;全面落實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制度,確保覆蓋率100%。
2.建立文物安全工作協同機制。建立全市文物安全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重大文物安全問題,聯合防范和打擊文物違法和犯罪行為,對重大文物案件和安全事故掛牌督辦。各區、縣(市)建立相應的文物安全協同機制。
3.強化文物安全監管整治。嚴控法人違法、盜竊盜掘、火災事故三大風險,堅持專項行動和常態監管相結合,每年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不少于2次。通過明查暗訪、交叉檢查等形式,加強對高風險地區的文物安全監管工作?!?/p>
4.深入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實施文物消防、安防、防雷等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市級以上文保單位和國有博物館安全防范設施全覆蓋。深化“智慧園文”平臺文物安全場景應用,數字賦能文物安全,打造全市文物安全智慧監管平臺。
(六)踐行“互聯網+中華文明”,創新文物價值傳播體系
1.實施全民文物保護教育計劃。加強文物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和德育教育作用,開發校本課程,組織編寫杭州市文物知識讀本,將文物保護利用教育納入中小學生教育體系和干部學習教育培訓內容。
2.實施文物全媒體傳播計劃。運用新媒體傳播手段和數字化技術,著力講好杭州文物故事。建設智慧博物館,大力發展“云展覽”“云教育”,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博物館傳播體系。
3.實施文博公益宣傳推廣計劃。在市級新聞媒體上開辟杭州文物保護專欄,傳播文物價值;利用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中心、高速公路入城口、地鐵站點等城市交通樞紐的公益廣告,開展文博公益宣傳。
(七)激發文博單位創新活力,推進文物資源合理利用
1.加快博物館群落打造。加快杭州博物院、南宋博物院、良渚博物院(二期)、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等重點博物館建設,加強藏品征集,豐富藏品體系。成立杭州市博物館協會,開展博物館運行評估,分類推進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探索鄉村(社區)博物館建設新模式;鼓勵國有企業、大專院校建設專題博物館。鼓勵文博單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其所得收入按規定納入本單位預算統一管理,可用于公共服務、藏品征集、對符合規定的人員予以績效獎勵等。
2.推動非國有博物館健康發展。出臺非國有博物館管理和支持政策,對低票價或自行免費開放且社會效益好的非國有博物館按規定給予支持;依法依規推進非國有博物館法人財產權確權工作;建立非國有博物館評估和退出機制。
3.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推進旅游企業和文物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研學線路研發等工作,出臺文旅融合地方政策及導游培訓辦法,促進高品質旅游活動與深層次文化內涵傳播相融合。
(八)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形成各方保護合力
鼓勵社會力量通過依法購買、承租等方式取得文物建筑使用權,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可按規定享受支持文化旅游發展的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健全文物公共政策公共意見征求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研究制定文物違法犯罪舉報制度,加大社會參與文物安全監管力度。
(九)加強隊伍建設,創新人才機制
1.加強文博隊伍建設。切實加強文物保護能力建設,配強專業人員力量。國有博物館應落實安全管理人員和庫房保管員。
2.創新人才機制。文博單位因未設置相應等級崗位或相應等級崗位無空缺的,可通過設置專業技術特設崗位引進稀缺高層次人才。在市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文博人才培養基地。
(十)加強科技支撐,強化數字賦能
加快推進文物領域數字化改革,打通文物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平臺數據鏈。結合“文有所化”重點場景,建設“杭城跡憶”平臺,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健全文物工作考核機制,建立文物保護利用改革任務清單,加強對本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
(二)完善地方法規。根據立法計劃適時修訂《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若干規定》,為文物保護利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保障文保投入。將文物保護工作經費納入市、區縣(市)兩級政府財政預算,落實市級文保專項資金,重點保障文物安全投入。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博物館免費開放資金補助政策,做到??顚S?。